辛弃疾:如果可以,请叫我一声将军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5 14:35:47
  • 栏目:历史
  • 来源:谢大力读唐诗宋词
  • 9665 人围观
辛弃疾:如果可以,请叫我一声将军

历史记住的辛弃疾是“著名词人”。他的词“横绝六合,扫空万古”,既有气吞千古的宏放气度,又不失含蓄委婉的细腻情怀。不少学者认为,辛弃疾的词超越苏轼,位居宋词第一。

但是,如果你当着辛弃疾的面夸他“大词人”,他多半会不高兴,甚至还会甩你一脸不屑——你才是词人,你全家都是词人。

没错,辛弃疾一生的理想都不在词上,驰骋沙场、收复山河、统一祖国,才是他毕生的梦想。直至晚年,他还念念不忘“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疆场,是他一生的魂牵梦绕。

辛弃疾:如果可以,请叫我一声将军

1140年,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此时,他的故乡已经沦陷十多年了。

当年宋室南渡,爷爷辛赞因为拖家带口未能南下,后来被迫在金朝做了官。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时不在怀念故国,带着年幼的辛弃疾登高望远时,还要指画山河,分析军事形势,希望辛弃疾将来能报家国大仇。

在爷爷的眼里,济南辛氏是武将后代。辛弃疾从小不仅饱读诗书,还勤习兵法,苦练功夫,成为一个文武全才。

当时,沦陷区的汉族人民备受压迫,处处揭竿而起。21岁时,辛弃疾组织了一支的抗金义军,不久又率众加入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一职。

他还游说了另一义军首领义端归顺耿京。这个义端是个和尚,意志很不坚定,一天晚上,偷走耿京的军印,准备投降金人。耿京大怒。辛弃疾当即说:“给我三天,追拿回来!”

他没用三天时间,就追上了义端,将他打下马来。义端跪地求饶说:“我知道你的真身,是一头勇猛的青犀牛,你就放过我吧!”辛弃疾怎会吃这一套,手起刀落,砍下义端的脑袋。

此时,他才22岁。

耿京一看辛弃疾这么厉害,喜欢!于是派他南下,联络南宋朝廷。就在他怀揣朝廷的任命书,星夜驰归之时,义军内部出了叛徒——将领张安国杀死耿京,投降金国,义军溃散。

辛弃疾怒不可遏,当即跃马横刀,带领五十名骑兵,杀入五万兵马的金营中,活捉了张安国。辛弃疾押着叛徒,带着兵马,冲出金营,日夜不停一路向南,成功抵达南宋临安,将张安国交给朝廷,斩首于市。

武将辛弃疾,一时名震天下!但他哪里想到,这一战竟成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战。

辛弃疾:如果可以,请叫我一声将军

刚抵达南宋时,辛弃疾勇闯金营、生擒叛徒、回归南宋的传奇事迹,在朝野上下引起了轰动,连宋高宗都连声赞叹(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他就像一颗政坛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很快,辛弃疾就给朝廷递交了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对敌我双方都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剖析,甚至还提出了具体作战方案:先从关陕、西京、淮北、海上四路佯攻,分散敌人兵力,然后出奇兵突袭敌人防守虚弱的地方,直取山东,等到金兵调来部队,山东已被收复。把山东作为根据地,攻下金国就指日可待。

可以说,辛弃疾不仅是英勇善战的战士,更是战略水平高超的军事家。

然而,辛弃疾精辟独到的军事战略,最后并未得到采用。从皇帝到北伐主帅,都未把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放在眼里。

当时南宋朝廷的北伐计划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与辛弃疾的“持久战”战略格格不入。后来南宋发动北伐,都因准备不足,用人不当,导致溃败,更是畏金如虎。

不久后,这个不够听话的年轻人就被调走了。朝廷利用他的军事才能,来处理各地出现的棘手难题,来镇压局部的农民起义。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辛弃疾辗转于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任地方官,治理荒政、整顿治安。

这样一位能够“补天裂”的豪杰,却用来治理土匪强盗。他常常郁闷不已。在建康赏心亭,遥对古秦淮河,他想起当年的沙场号角,不禁痛拍栏杆: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在江西时,看到郁孤台下的江水,他又想起尚未收复的北方故土,不由悲从中来: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如果可以,请叫我一声将军

虽然满怀失落,但在地方任职的辛弃疾,仍不忘统一大业,不停地上书。只要在官职位上,他必定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准备好冲上前线。

担任湖南安抚使时,辛弃疾一手创建了地方精锐部队——飞虎军

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雨,无法烧制屋瓦。他就动员长沙百姓,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银,两天内便全部凑足;

铺路需要大量石块,他就下令调集全城囚犯,到城北的驼嘴山去开采,并规定根据每人的数量作为减刑的依据。于是,个个囚犯争先恐后,所需石块也很快备齐;

同时,他还抓紧招兵买马,十几天功夫,笼络了2500名壮士,还派人到广西买回了500匹战马,并请广西安抚使每年代买战马30匹,以补军需。

全部准备就绪,辛弃疾亲自坐镇,对士兵严苛训练,打造出一支军纪严明的虎狼之师。

但是打造军队是要花钱的。朝廷有人看他花钱如流水,眼红了,就上奏皇上,说辛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于是辛弃疾在长沙干了不到两年,就被弹劾调走了。但是,他亲手打造的“飞虎军”,却成了南宋中后期湖南地区的军事支柱力量,后来被金人称为“虎儿军”。

辛弃疾:如果可以,请叫我一声将军

他不仅整饬军队,还是一个父母官。

在江西任安抚使时当地大饥荒,他拿出官家的公钱,又向富商筹借,去外地购粮救济饥荒。他镇压地方农民暴动时,又为暴动的农民请命:农民之所以暴动,都是因为被贪官污吏逼得走投无路,整治贪官污吏才是平乱的根本。(《论盗贼札子》)

在南渡后的四十五年中,辛弃疾辗转各地,不畏强暴,触犯了不少地方豪强的利益,加上他矢志不渝的抗金决心,招来了朝中议和派的敌视,他多次遭到政敌弹劾,甚至多次被罢官削职。

这么一位足以扭转乾坤的栋梁之才,从42岁起就被迫退隐江湖,这不只是个人的不幸,更是时代和民族的悲剧。

退隐期间,他徜徉山水、啸傲林泉,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田园生活聊以自慰。

辛弃疾:如果可以,请叫我一声将军

直到六十四岁,他等来了一个机会。

1203年,韩侂胄主政,想通过北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想到了被废弃多年的北伐积极分子辛弃疾,于是起用他出任镇安知府。

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他不计前嫌,慷慨赴任。为了北伐,他专门定制了一万套新军装,招募了一万名士兵,开始对他们进行训练。他还派人去刺探敌情,为抗金大业做着全方位的准备。同时,他还为朝廷献上了四条北伐策略。

然而此时,辛弃疾又与韩侂胄发生了分歧,辛弃疾认为金国军事实力仍然强大,北伐不可操之过急,而韩侂胄则认为金国内忧外患,北伐刻不容缓。

辛弃疾既振奋又忧虑,他登上镇江北固亭,写下了那首千古名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镇江自古就是军事要地,词人望着千古江山,无限感慨。想当年,孙权、刘裕叱咤风云,气吞万里如虎,如今都已湮没在历史深处。而当年的宋文帝北伐由于准备不足,被鲜卑族大败逃回镇江,只能流涕痛哭。眼下的北伐又是胜是败呢?

词人自比廉颇,恳切期望得到重用:如今我南下已经四十三年了,回首当年,金兵打到扬州的烽火依然历历在目。我是老了,但不知道还能否让我再试一下呢?

正当辛弃疾摩拳擦掌之时,他却收到一纸调令,被调到了远离战场的大后方。就这样,当战争打响时,辛弃疾只能眼睁睁地做一名观众。

最后等来的,是韩侂胄丧国辱师、一败涂地的坏消息。后来事实证明,辛弃疾战前献上的四条策略,条条都是正确的,可惜韩侂胄一条都没有采用。

难以想象辛弃疾心中的幽愤、哀伤。他做了一辈子的北伐梦,临到暮年,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却转眼破灭了。

但辛弃疾终究老了,当朝廷再度起用他为国防部高官(枢密都承旨),真正委以军事重任时,他已重病卧床,抱恨告别了人世,终年六十八岁。

回首辛弃疾的一生,恢复中原、统一祖国是他生命意义之所在,他为此而兴奋、激动、呼号,也为此而痛苦、忧伤、愤懑。他始终放不下“醉里挑灯看剑”的执念,放不下“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热血,放不下“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不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躺在卧榻之上,临终高呼:杀贼!杀贼!杀贼!

这一生喊打喊杀的山东汉子,最后愣是靠一支笔被历史铭记了。这是南宋的不幸,却是词坛之大幸。

如今的我们,读着他的词,追思着他的故事,如果可以,请喊他一声“将军”。

因为,做一名将军,是他一生的梦想。(完)

辛弃疾:如果可以,请叫我一声将军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