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时,所有的人都弃崇祯帝而去,唯独一个太监对他忠心耿耿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6 11:44:15
  • 栏目:历史
  • 来源:山川文社
  • 9847 人围观

在明末的众多农民起义军中,闯王李自成是不得不提的一位人物。崇祯十年(1637年),他在明将洪承畴和孙传庭的联合攻击下大败而逃,随行的部下死的死降的降只剩十七人。但是,就是靠着这十七名残兵败将,他在几年之后东山再起,甚至攻破了北京城,灭亡了明王朝。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一向以戒备森严而闻名的王城——北京城,李自成仅用了两天就攻破了。李自成在战场上拼杀多年,一直鲜有敌手,其军事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北京城毕竟与其他城池不同,里面坐镇的可是堂堂的天子。京城若是一攻即破,大明王朝就不会有二百多年的国祚了。

明朝灭亡时,所有的人都弃崇祯帝而去,唯独一个太监对他忠心耿耿

那么,北京城在李自成面前,为何如此地不堪一击呢?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挥师东进,想要一举将明王朝击垮。在凶悍的李自成面前,山西的明军望风而降,根本组织不起有规模的抵抗。很快,宣府、大同等重镇相继沦陷。等到三月十七日的时候,李自成的军队已经来到了平则门外,北京城就在眼前。

可笑的是,由于明军溃败的太快了,崇祯皇帝直到李自成杀到北京城下时才得到了消息。不知如何是好的他赶忙召集大臣,向他们询问对策。不料,大臣们看到起义军已经兵临城下,早已吓得面如死灰。有的大臣赶忙安排后事,想要在死后尽可能地为家人留些钱财;有的大臣默默低下了头,表示毫无办法;有的大臣则惊惧过度,甚至,当着崇祯皇帝的面就嚎啕大哭起来。

看着乱作一团的大臣,崇祯皇帝不禁仰天悲叹。他绕着皇宫大殿一圈一圈地走,哭着喊道:“都是大臣们害了我,都是大臣们害了我!”这时,有人前来禀报,说:“李自成到了彰义门,京城的禁卫军已经开始作战了。”听到这里,崇祯皇帝略感心安,毕竟,自己手中握有禁卫军,还可以坚持守城,等待援军。没过多久,襄城伯李国祯骑着马急匆匆地来到皇宫,说有急事要向皇帝报告。

明朝灭亡时,所有的人都弃崇祯帝而去,唯独一个太监对他忠心耿耿

可笑的是,看门的太监拦住了李国祯,说他不合规矩。李国祯此时已经急得汗如雨下,他怒喝道:“这都什么时候了,君臣还能见几次面啊!”看到李国祯焦急的样子,看门太监不禁问道:“到底是什么事这么急?”李国祯语无伦次地说道:“李自成正在攻城,可守城的禁卫军不听我的命令,都趴在地上不肯起来。我急得用鞭子使劲抽他们,可刚打起来一个,又马上趴下了一个,这可怎么办?”

听到这里,看门太监才赶紧让他进宫。

其实,禁卫军不是不想守城,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当兵的,可是,朝廷已经半年多没有给他们发军饷了。无奈之下,他们只好静待改朝换代,以此来养活自己的家人。

李国祯入宫禀告之后,崇祯皇帝赶紧派出三四千名内操宦官去守城。近些年来明王朝江河日下,连他信任无比的洪承畴也投降了清军。无人可用之下,他只好将朝廷中的几千名太监加以训练,以此来增加一些防卫力量。但是,太监从未上过战场,即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军事训练,也完全无法和正规军相比。

明朝灭亡时,所有的人都弃崇祯帝而去,唯独一个太监对他忠心耿耿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调来了精锐进行攻城。他看到城上的守军人心涣散,于是,对守军恐吓道:“马上将城门打开,否则,我就要屠城了!”听李自成这么一说,守城的太监和禁卫军更害怕了。他们怕起义军伤亡过多,李自成迁怒他们,于是将守城大炮的炮弹退出来,只装腔作势地放些空炮。

看到手下已同崇祯皇帝离心离德,奉命守城的宦官首领曹化淳也开始了自己的打算。在他看来,无论是谁坐天下,都少不了要用太监。于是,他睁一眼闭一眼地在城上饮酒,慢悠悠地等待城破。太监们不担心自己今后的生活,可大臣们却一个个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因为,李自成缺什么也不缺降臣。城破之后,大臣们很可能被残忍地杀死。兵部尚书张缙彦和左都御史李邦华多次来到城下,想要登城了解战况,但都被心怀鬼胎的守军一口拒绝了。守军们声称张缙彦没有崇祯皇帝的亲笔诏书,没有权力登上城池。

张缙彦身为兵部尚书,怎会不知道这是守军有意为之?

明朝灭亡时,所有的人都弃崇祯帝而去,唯独一个太监对他忠心耿耿

但是,为了早些了解战况,他还是赶忙向崇祯皇帝要来了诏书。这下,守军才不情愿地让张缙彦登上了城池。登上城池,眼前的景象让张缙彦大吃一惊。诺大的城池,竟然只有几个人在防守,其余的人都逃跑了。还没等他再召人上来,有的起义军已经登上城墙了。

魂飞天外的张缙彦顾不上防守,赶忙快步逃走。北京城的外城,就这样被攻破了。外城被破之后,崇祯皇帝再也提不起精神,只得等待死亡。这时,内官张殷说道:“皇上不要难过,我有一个计策。”仿佛是落水之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崇祯皇帝赶忙询问张殷,这个计策到底是什么。

张殷慢条斯理地回答道:“贼兵如果来到了皇宫,皇上直接投降就行了,这样肯定能够保全性命。”崇祯皇帝性情刚烈,早已抱定了必死之心。他听到此言后勃然大怒,当即拔剑杀了张殷。三月十八日的夜晚,是崇祯帝在皇宫中度过的最后一个夜晚。亡国之祸就在眼前,他根本无心睡眠。

这时,一位太监跑来向他禀报,说:“北京城已经完全陷落,起义军正大股地涌进来。”崇祯皇帝虽然早有预料,但还是不甘心地问道:“禁卫军在什么地方,李国祯又在什么地方?”太监慌忙回答道:“禁卫军解散了,皇上您也赶快逃走吧。”

明朝灭亡时,所有的人都弃崇祯帝而去,唯独一个太监对他忠心耿耿

话音一落,这名太监就逃得不见踪影了。崇祯皇帝大声命令他回来,但他置若罔闻,头也不回地只管逃命。看到自己的命令已经无济于事,崇祯皇帝神情恍惚地敲响了前殿的大钟,想要将百官全部召集过来。但是,大臣们面对震耳欲聋的钟声全部装聋作哑,没有一个人愿意前来。

崇祯皇帝等了很久,但身边陪伴自己的,只有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一人而已。而不远处,李自成军队的喊杀声正不断传来,令人毛骨悚然。崇祯皇帝决心以死殉国,为了避免自己的眷属受辱,他持剑来到宫中,逼着皇后和贵妃自尽。然后,他狠下心来拔出宝剑,准备杀死自己的两个女儿。

看到女儿长平公主害怕的样子,崇祯皇帝泣不成声地悲叹道:“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啊!”他用剑砍断了长平公主的左臂,然后,杀死了年幼的昭仁公主。处理完后事,崇祯帝和王承恩来到了景山的一颗歪脖树下。他害怕受到李自成的侮辱,于是,决定上吊自尽。

临死前,想到这十七年间自己的励精图治,崇祯皇帝很不甘心。他恨恨地在自己的衣服上写道:“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明朝灭亡时,所有的人都弃崇祯帝而去,唯独一个太监对他忠心耿耿

崇祯帝驾崩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他死时左脚是光着的,右脚穿着红鞋,身边与他一同赴死的,仅有太监王承恩一人而已。

北京城有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明朝的十三陵,这里埋葬了永乐帝到明朝灭亡的崇祯帝,一共十三位明朝皇帝。其中,还有不少陪葬的皇后、太子,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太监也葬在了这里,看到这里很多也许很犯嘀咕了,一个太监为什么能葬在皇陵?

这个太监就是王承恩。

崇祯皇帝死后,王承恩也自杀跟着皇帝而去,李自成进城后命人厚葬崇祯皇帝,王承恩被随意掩埋。直到满人入关后,为取得政权的合法性,他们承认明朝为正统,崇祯皇帝也受到了帝王的礼遇,被葬入明十三陵。而顺治皇帝听说了王承恩的事迹,认为其忠心为主,值得嘉奖,于是人将其也葬入皇陵。

并且,顺治皇帝先后两次为王承恩撰写碑文,第一次写了800字,第二次写了240字。

参考资料:

【《明史》、《明十三陵》】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