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昆仑奴”为什么会非常流行?试说唐代的昆仑奴及其由来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8 06:24:03
  • 栏目:历史
  • 来源:文化点心铺
  • 8955 人围观

文:张强强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多数时间只聊文学,写文人,品诗词,讲故事;偶尔看看窗外,聊聊外面的精彩;

在唐代,“昆仑奴”为什么会非常流行?试说唐代的昆仑奴及其由来

太平公主初遇薛绍

在著名导演李少红的代表作《大明宫词》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可能很多观众都还历历在目。镜头中,周迅扮演的少年太平公主被韦氏偷偷带出宫去。因为是上元灯节,街上人头攒动,太平和韦氏逐渐被人群给分开了。

少年太平公主因为是第一次出宫,心里十分害怕。于是,她便在人群中一个一个地掀开面具,焦急地寻找着韦姐姐。而当她掀开一张昆仑奴面具后,她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薛绍。而少年太平手里当时拿着的也是一个昆仑奴面具

从这部影视剧中我们可以得知,在唐代,昆仑奴面具非常流行。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由这部《大明宫词》中的“昆仑奴面具”说起,我们来谈谈唐代的昆仑奴及其由来。

在唐代,“昆仑奴”为什么会非常流行?试说唐代的昆仑奴及其由来

昆仑奴面具

一、在唐代,“昆仑奴”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在现实生活中也司空见惯;

在唐代,关于“昆仑奴”的故事,在唐代的小说及诗歌作品中屡见不鲜。其中,唐代传奇作家裴铏的《传奇》三卷中,《昆仑奴》是其中最为曲折动人的一则故事。这个故事虽是一则爱情故事,但是却超出了爱情故事的范畴,更像一个侠义传奇。故事的主角不再是崔生和红消姬,而是具有侠胆义肠,一身绝技的昆仑奴磨勒了。

此外,唐代诗人张籍也曾写过一首《昆仑儿》诗,称:

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洲。

金环欲落曾穿耳,螺警长卷不裹头。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棉袭。

张籍这首诗对昆仑奴的来源作了交待,但是“海中州”是何处?昆仑奴为何来到汉地?张籍在诗中并没有明说。诗中只是描写了昆仑奴的相貌、特征,其中“螺警卷发”和“黑如漆色”的皮肤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张籍诗中的昆仑奴来中原时间不长,语言不通,还需主人像教“秦吉了”(一种产于陕西的八哥)学话一样教他们说中原话。这些昆仑奴耳中曾穿过金环,身上披着木棉的裘衣,完全还是一个外乡佬的模样。

在唐代,“昆仑奴”为什么会非常流行?试说唐代的昆仑奴及其由来

唐代壁画中的“昆仑奴”形象

除了在文学作品中,“昆仑奴”的身影不断出现以外,在当时的唐朝首都长安,昆仑奴的身影在很多官宦人家中也司空见惯。当时的长安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各个国籍、各种肤色的人在长安街上行走。长安城中一些权贵富豪之家,在使用奴仆上已经和一般人家不同,拥有所谓“昆仑奴,新罗婢”。

新罗的婢女受过专业训练,文化程度比较高,乖巧能干,与当地土生土长的一般婢女明显不同;而昆仑奴个个身手矫健,生情温良,对主子十分忠诚。在当时贵族豪门家的公子哥儿都有昆仑奴仆人,对他们而言,上街能带几个昆仑奴作保镖,是一件很气派很时髦的事情。

对此,在唐人李复言的传奇小说集《续玄怪录·张老传》中就曾记载,

“(有人)到天坛南,遇一昆仑奴,驾一黄牛耕田,问日:'此有张老家庄否?'昆仑奴扶拜曰:大郎子何久不来!庄去此甚近,某当前川引……”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唐代,昆仑奴不仅武艺高强,能当保镖,而且还能干农活。那些能用昆仑奴为佣工做农活的人必为豪门大户无疑。

在唐代,“昆仑奴”为什么会非常流行?试说唐代的昆仑奴及其由来

考古出土的唐代“昆仑奴”陶俑

二、唐代的“昆仑奴”之所以如此流行,是因为他们多才多艺;

从很多文学作品以及历史史料记载中,人们猜测,“昆仑奴”之所以在唐代如此流行,与他们的多才多艺有莫大关系。那么,唐代的“昆仑奴”都有哪些才能呢?其中,他们最为人称道的本领就是精通水性。

关于这一点,很多传奇小说中都有描写。例子在宋人撰写的纪实小说《太平广记》中有一则故事说,唐人周邯在四川境内长江流域买到了一个黑皮肤的奴隶,名字叫水精,特别善于潜水,是一个来自水的昆仑奴。每遇深水潭洞,周邯便遣他潜水探寻宝物。

此外,还有一个故事说,东都洛阳魏王池中有一个鼋窟,深不可测。天长日久,里面住着的鼋都成了精怪,兴风作浪。当地的人们苦不堪言却没有办法。开元年间,数十名昆仑奴,持刀枪潜入窟底,与鼋精搏斗,只见窟内波涛翻涌,数个时辰后,窟中鲜血翻涌,泉水也变成了红色。不久,昆仑奴纷冒出水面,称已杀死大小鼋数十头。

在唐代,“昆仑奴”为什么会非常流行?试说唐代的昆仑奴及其由来

唐传奇《昆仑奴》

除了水性好,唐代的“昆仑奴”还身手不凡,武功高强。在唐代史料和许多传奇小说中,他们都被描写为能上天人地、飞檐走壁的大侠。他们不仅能够钻入江河,为主人捞起落入水中的物品,还能像猴子一样快速爬上枪杆。

唐代诗人顾况所作的《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写地更是形象,“昆仑儿,骑白象,时时锁着狮子项,癸奴跨马不搭鞍,立走水牛惊汉宫……”意思就是说:昆仑奴身手不凡,他们骑着白象,牵着凶猛的狮子,跨马不用鞍,直立在水牛背上在人群中走过。

从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非常形象地看到,在唐代,“昆仑奴”都是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而且,他们在某方面的才能尤其突出,诸如水性好,会驯化野兽,骑术精湛等。或许也因为如此,在唐代,“昆仑奴”非常流行。

在唐代,“昆仑奴”为什么会非常流行?试说唐代的昆仑奴及其由来

唐代的“黑人”

三、“昆仑奴”的称呼从何而来?唐代的“昆仑奴”又是怎么来的?

“昆仑奴”的称呼从何时开始?其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可能是唐代史学家李延寿所编写的《南史》中。在书中,李延寿认为“昆仑”足一个距离唐朝十分遥远的小岛的名称,大体位置在东京湾中,近安南南部海岸。那里的人都是卷发黑身,被唐人称为“昆仑人”。

那么,“昆仑人”是在何时来到中国成为奴隶的呢?关于这一点,在《隋书·陈棱传》中的《琉球国传》中曾有记录:“初(陈)棱将南方诸国人从军,有昆仑人颇解其语,遣喻降之,琉球不听。”据史料记载,陈棱攻打琉球发生在大业四年,即公元608年,那时已经有昆仑人在中国从军或是当奴隶了。

除了这种说法,也有学者认为“昆仑奴”一词来自古代的昆仑族或昆仑国。在古代,有不少民族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变迁或其他原因,最后失去了繁衍生息的机会,现在已经不复存在。所以,在古代可能有过一个叫“昆仑”的族群,因为种种原因后来消失了。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具体的证据和文献可以证明古代社会有过“昆仑国”或“昆仑族”的存在。

在唐代,“昆仑奴”为什么会非常流行?试说唐代的昆仑奴及其由来

唐代绘画作品中的“黑人”

此外,也有人认为,“昆仑奴”的称呼出自昆仑岛。昆仑岛,是今越南南海中的一个小岛,在历史上一直都是海盗猖獗之地,曾经是一个贩卖奴隶的中转市场。当时,唐国力强盛,对外贸繁荣,唐代的“昆仑奴”很有可能来自昆仑岛的奴隶市场。

那么,唐代的“昆仑奴”主要来自哪里?在很多历史文献及文学作品中,“昆仑奴”都有一个明显的外形特点:“螺髻长卷”、“肌肤黑漆”,所以,很多专家和学者认为是非洲黑人。在现代学者郑振锋的《中国文学史》中曾说:“《昆仑奴》一作,也甚可注意所谓'昆仑奴,据我们的推测,或当是非洲的尼格人,以其来自极西,故以'昆仑奴“名之。”

“昆仑”一词,在中国古代除指昆仑山以外,还指黑色的东西。于是,唐人沿用此义,就将黑色皮肤的人统称为昆仑人。但是这些黑人并非同一来源,其中有来自于南洋诸岛的,也有来自于非洲地区的可能。因此,在唐代,“昆仑”是一个泛称,并非专指某一地区或国家,而“昆仑奴”就是唐人对具有某种独特族群特征的专门从事奴仆的人群的一种统称。

在唐代,“昆仑奴”为什么会非常流行?试说唐代的昆仑奴及其由来

唐代的昆仑奴面具

四、结语:唐代流行的“昆仑奴”其实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众所周知,大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一个时期。当时的唐王朝国力强盛,文明开放,文化进步,政治稳定,在整个世界上也是当时最为强盛发达的一个王朝。在它的都城长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络绎不绝。那么,一些生产力比较低下地区的地区的人们来到中国谋生,最后因为各种原因被迫沦为奴隶,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其次,这些人因为各自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影响,经过生存技能的长久磨炼,自然就具有了很多特殊的本领和才能,比如精通水性,善于攀爬树木等。因此,也就有了“昆仑奴”身手不凡,武艺高强的记载。他们性格单纯,来到中原后,举目无亲,因此在主人家为奴后,常常能得到主人的信任。因此,唐代流行的“昆仑奴”不过是历史发展特定时期的一个产物

最后,不管昆仑奴来自何方,也不管他们是属于何种种族,在唐代的许多记载中,昆仑奴的表现都是有情有义,智勇双全。例如唐传奇《昆仑奴》中的黑人大侠磨勒,不仅绝顶聪明,身怀绝技,而且敢作敢为,这样的侠义之举实在令人敬佩。此后,“昆仑奴”便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特殊形象被永远地保留了下来。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