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官渡之战”的前哨战——“射犬之战”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30 09:32:51
  • 栏目:历史
  • 来源:插画师的三国梦
  • 8590 人围观

历代诗·三国(杨简)

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

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

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

聊一聊“官渡之战”的前哨战——“射犬之战”

“官渡之战”发生于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是发生于曹操和袁绍之间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战役。“官渡之战”虽然没有彻底击败袁绍的势力,但确实遏制了袁绍的扩张势头,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决定北方霸主的一战。其实在“官渡之战”之前,曹操、袁绍已经清晰地认识到双方必然会发生战争,也出现了很多摩擦。下面小编就来说说发生于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的“射犬之战”,算是“官渡之战”的前哨战。

聊一聊“官渡之战”的前哨战——“射犬之战”

“射犬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曹操抢占战争的主动权

袁绍和曹操都是北方比较强大的军阀,双方的势力范围有互相接触,早晚会发生决战。两个人都清楚这件事。不过两个人也都把这件事放在剪除周围其他军阀之后。当时袁绍正在进攻盘踞在幽州的公孙瓒,曹操也把目标放在徐州身上。双方各自消灭公孙瓒、吕布,消除后方或者侧翼的掣肘,那就必然会彻底撕破脸皮,发生以彻底消灭对方为目的的决战。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引注《傅子》:“绍方北击公孙瓚,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

结果曹操先一步高定了徐州,消灭掉吕布,并且与盘踞在徐州的豪强臧霸等人达成一种羁縻的关系,算是初步控制了徐州。而袁绍此时虽然全面压制公孙瓒,但没有彻底消灭公孙瓒。曹操在这个时候具有一定的先机。那么他可以选择提前开战,北上进攻袁绍,牵制袁绍的兵力,救援公孙瓒。一旦公孙瓒缓过气来,袁绍就成了公孙瓒和曹操之间的夹心饼,陷入腹背为敌的局面。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三年)九月,公东征布……举城降,生禽布、宫,皆杀之……布败,获霸等,公厚纳待,遂割青、徐二州附於海以委焉。”

《后汉书·袁绍传》:“四年春,击公孙瓒,遂定幽土。”

聊一聊“官渡之战”的前哨战——“射犬之战”

“射犬之战”的必要性:曹操进攻袁绍,河内郡成为威胁

射犬的位置是在黄河以北的河内郡。其实“射犬之战”的目的就是曹操与袁绍争夺河内郡的控制权。按照袁绍讨伐曹操的檄文(即陈琳所撰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以及《后汉书》引注的《献帝春秋》中的说法,曹操趁着袁绍围攻公孙瓒的时候,托言帮助袁绍进攻公孙瓒,实际上的目的在于袭取冀州魏郡邺城。

《为袁绍檄豫州文》:“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欲托助王师,以见掩袭。”

《后汉书·袁绍传》引注《献帝春秋》:“操引军造河,托言助绍,实图袭邺,以为瓒援。”

聊一聊“官渡之战”的前哨战——“射犬之战”

虽然《为袁绍檄豫州文》相当于双方交战的战争宣言,难免带一点主观性,但小编认为,以当时北方的局势,和曹操在建安四年发动“射犬之战”的行为来看,《为袁绍檄豫州文》中的内容是可信的。曹操希望通过袭击邺城的方式阻止、拖延公孙瓒的覆灭。河内郡就在邺城的西南方。曹操如果长驱直入北上进攻邺城,河内郡就在曹操军队的左侧。而此时的河内郡是依附于袁绍的眭固的势力。

眭固本来是黑山贼中的一员,在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被曹操驱逐出东郡,不知道是什么方式,成为了大司马张杨的部将。张杨还有一个部将叫做杨丑。张杨、杨丑、眭固三个人很有意思。张杨、眭固是反对曹操,倾向于袁绍的,杨丑则相反,倾向于曹操。结果就是杨丑杀掉了张杨,眭固又杀掉了杨丑,继承了张杨的势力,与袁绍联合。于是曹操在袁绍和公孙瓒相持的时候,选择先进攻眭固,剪除这个威胁。

聊一聊“官渡之战”的前哨战——“射犬之战”

《三国志·魏书·张杨传》:“其将杨丑,杀杨以应太祖。杨将眭固杀丑,将其众,欲北合袁绍。”

聊一聊“官渡之战”的前哨战——“射犬之战”

“射犬之战”的过程

在建安四年二月,眭固代替张杨,屯兵于河内郡野王县中的一个聚邑,叫做射犬,故址在今河南省修武县西南十公里。同年四月,曹操率军逼近黄河,派遣史涣、曹仁、乐进、于禁、徐晃等人渡过黄河进攻眭固。

眭固心知仅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抵御曹操军队,于是让故大司马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射犬,自己率兵去请求袁绍的支援(说不定目的就是直接脱身放弃河内郡)。不过眭固的行动慢了一些,他和曹操的军队正好在犬城(在今河南省武陟县境内)相遇。双方发生遭遇战,毫无意外地,曹操的军队大获全胜,眭固也在这次战役中被杀。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与涣、仁相遇犬城。交战,大破之,斩固。”

《三国志·魏书·乐进传》:“(乐进)击眭固於射犬。”

《三国志·魏书·于禁传》:“(于禁)别与史涣、曹仁攻眭固於射犬,破斩之。”

《三国志·魏书·徐晃传》:“(徐晃)与史涣斩眭固於河内。”

聊一聊“官渡之战”的前哨战——“射犬之战”

击溃眭固的部队后,曹操的主力部队也渡过黄河,进入河内郡,围攻射犬。眭固带走一部分兵力,射犬内的防御不足;另外眭固刚刚上位,薛洪和缪尚对他未必有十分的忠诚。曹操没有选择硬攻射犬,而是派董昭入城劝降,薛洪和缪尚很干脆地投降了。于是曹操一度控制河内郡,擒获在“兖州之变”中背叛曹操的魏种,并以魏种为河内太守。

《三国志·魏书·董昭传》:“太祖令昭单身入城,告喻洪、尚等,即日举众降。”

有一个比较有趣的题外话,眭固字白兔,所以有巫祝劝告眭固不要屯兵在射犬,毕竟食物链中犬在兔的上端。眭固没有听从,以至于失败。当然这种说法没有依据,只能作为谈资。眭固的失败终究是因为缺乏准备和与曹操军队战斗力的差距罢了。

《三国志·魏书·张杨传》引注《典略》:“时有巫诫固曰:‘将军字兔而此邑名犬,兔见犬,其势必惊,宜急移去。’”

聊一聊“官渡之战”的前哨战——“射犬之战”

“射犬之战”的后续

曹操趁袁绍无暇分心的机会,主动进攻河北,控制河内郡,那么下一步应当是继续向河北深入,进攻邺城。不过机会就是转瞬即逝的,袁绍在建安四年春彻底击败了公孙瓒,时间大概就在“射犬之战”发生之际。公孙瓒的覆灭粉碎了曹操的计划,于是曹操退到黄河以北的敖仓。

袁绍解决掉公孙瓒后,保证了一个相对稳固的后方,势必要对曹操发动战争。而“射犬之战”正好可以作为袁绍进攻曹操的口号之一,将自己放在正义的一方。所以“射犬之战”可以视为“官渡之战”的前哨战和导火索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

转载请说明出处:五号时光网 ©